•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这个问题的困扰,让父母们焦虑不堪,甚至是担心害怕,害怕真不上学,不能持续上学,辍学,休学。。。。。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家庭关系的冲突,这些想想都是令人心跳加快,您的身边是否也遇到过,或是听说过类似的困扰呢?

而通常我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一般会怎么面对呢?

这样的对话,是否熟悉:


不想上学了,怎么回事?你想干啥?

你这个年纪,不上学,你能干啥?别一天到晚净想些没用的!

不上学?!你是不又干啥不靠谱的事儿了,所以不敢去学校?!

不想上学?!在咱家是不可能的,不上学以后能有啥出息,想都别想,赶紧写作业去!

我们辛辛苦苦挣钱,让你上好学校,请好老师,吃好用好,不就是为了让你好好上学,以后有出息,出人头地,你现在不想上,你对得起我们吗?

不上学,那你以后就去大街上捡破烂,流浪吧!

。。。。。。

这些苦口婆心、忠言逆耳、经验借鉴,还有羞辱、谩骂、责怪、引发愧疚,甚至打骂。。。。。。,孩子听完又是如何反应呢?

是会毅然决然的坚持,还是会“悬崖勒马”呢?

是会痛改前非,还是会更加激烈的反抗呢?

是会面上无言语,内心再无动力了呢?

我想我们都想要一个内心充满学习动力的孩子,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内心坚定,拥有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实现在行为上的自律和不断的潜力开发,所以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上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在我们父母权威下的服从去上学,那效果肯定不尽人意之处众多,今天我们就分享几个工具,来建立这种美好的关系:启发式提问;

正面管教

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而不是命令,邀请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那么,如何让孩子自己感觉好呢?

这就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在家长课堂中,这也是个工具,叫“纠正之前先连接”;当孩子感受到跟我们密切的关系和情感连接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他们才会有安全感去勇于做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生命中,在不断学习、探索和成长的过程里,我们父母会永远在那里,永远支持着他们;当孩子们感受到这种连接时,就会非常愿意配合和合作;因此,在使用启发式提问之前,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认可孩子们的感受,来与他们进行连接。

举例:

孩子回到家,看上去没精打采,特别沮丧,有时还会抱怨学校,这个时候,父母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不要去打断他们,这样孩子会真实地感受到:哦,我被听到了;然后我们再去认可孩子所说的话,以及他们的感受。

  

如果孩子跟你说:“我讨厌学校,我在学校没有好朋友。我的老师也讨厌我。她简直太坏了。”不论孩子怎么抱怨,抱怨什么,我们都要这样说:“听起来确实是不容易啊。你听上去挺伤心呢,能多跟我说说这件事吗?”

仅仅问这个问题,就会鼓励到孩子,孩子就会打开心门,与你分享。 

 

我们也可以分享一个自己上学时的童年往事,来跟孩子进行连接。可能是一段对我们来说非常挣扎的上学经历,也可能是一个关于如何渡过上学难关的故事。只要让孩子们知道你曾经与他们有类似的经历,就可以和他们连接,可以和他们感同身受了。当我们能够去认同孩子的感受,与他们连接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启发式提问了。

 

当我们使用启发式提问时,需要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孩子做出的决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孩子的行为,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决定;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意识去思考自己在做什么,但却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能多跟我说一说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或者:“我能做些什么来让你感觉更好、并且支持到你呢?”一定要记住,在问这些这些问题时,是因为你真的、真的对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 

 

比如孩子不喜欢上学时,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告诉我你为什么讨厌学校?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他可能会给出各种理由,可能跟老师有关,可能跟作业有关,可能是与朋友有关;也有可能呢,是因为去学校的时间太早,或者在学校待的时间太长了,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继续这样问:“这让你有什么感觉?或者你讨厌学校的三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问得这么精确呢?因为如果只是问他“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孩子们可能会回答说:“我不知道。”如果你用更准确的问题来问他:“好吧,你能告诉我你不喜欢或不愿意上学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吗?”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回答呢? 

 

一旦了解了这两个原因,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案。而这个时候,孩子们一般都会非常愿意配合与合作;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已经通过认可他们的感受,跟他们建立了连接,现在问他们启发式的问题,就会让他们感受到鼓励的力量,愿意去和我们分享。

分析完这些,我们再来想想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也许是觉得老师太严格了。。。。。。

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真正认可孩子的感受,去理解他经历了什么,帮助他通过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对于那位严厉的老师,哪些可能的困扰问题,并不一定需要找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仅仅是做到孩子与家长彼此之间的连接和理解就已经足够了。

 

 孩子正在经历的每一个挑战,都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机会;每一个挑战,都会教给孩子我们希望他们发展出来的各种品质和生活技能;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30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