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智商确实很高的话可以试着培养下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逻辑推理之类的来适当转移一些注意力。
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出幸福感!
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愈好,许多孩子也往往从小表现得特别聪明。不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学习天赋,绘画想象、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
但是这样的孩子,却有些在升入中小学后,逐渐泯然众人,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很多家长疑惑不解。对此,一名清华教授痛批:家长一定要从这个3个方面找原因!
1
学习经常半途而废
现在的家长们,特别喜欢给孩子报兴趣班。但是孩子往往学着学着,一句“不喜欢了”,就不学了。
反正是培养兴趣,许多家长抱着“学就必有所获”、“浅尝辄止”的想法,往往也觉得孩子找到学习兴趣更关键,不学了也不打紧。这在清华教授看来,无疑是在潜意识中,纵容了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
“没有任何学习的过程,是不需要吃点苦头的。”清华教授直言,学习一件事,只有通过坚持才能由浅入深,才能将知识、经验转化成为能力。
不管是爱好的学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一旦选择了,就不许孩子半途而废。
2
做事情没有条理性
中国孩子小时候,起床总是需要家长帮忙叫,书包也需要家长帮忙整理,对于许多妈妈来说,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清华教授痛批:“如果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这不是爱孩子,这是害了孩子!”在教授看来,生活中各种小事处处给孩子包办,导致孩子到了学习的年级,做事依然没有自己规划、整理的观念,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的危害,将会很大!
学习除了知识,还要学习各种能力和习惯。
许多孩子到家做作业拖拉,迟迟不开始,就是因为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始,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这类习惯一定要从小纠正,让孩子懂得提前做计划。
3
学习环境“干扰”多
有的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特别喜欢在孩子旁边坐着,“陪伴”孩子写作业。但是低质量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种关爱,而是一种监督和打扰。
“为什么优秀的大学生都爱去图书馆自习?因为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浓厚。”
清华教授建议,如果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只是看着孩子写作业,或者坐在一旁玩手机,时不时还要指点两下的话,那不如不陪!
不论做任何事,专注力都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想要让孩子学习好,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主动提高集中注意力,仅仅靠监督是没用的。
家长这里不如要么离开孩子,要么做好孩子的榜样,在一边同样在学习,而不是刷抖音、微博,看电视。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受“智商”影响,后天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也同样重要。
各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于孩子当下“知识”层面的收获。还要多从长期能力的收获方面,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评估孩子的学习成长,以此帮助孩子走的更远。
即便天生聪颖,孩子习惯不好也是枉然,要有好的方法、习惯,孩子才能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