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是建立在人们比较稳定的一整套思想、兴趣和目的基础上的,是心理的反映。
产生原因
1.缺乏学习动机
进入大学后没有及时树立起新的学习目标,从而失去了学习动力,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向吃喝玩乐等非学习活动中转移。
2.自我调整能力低下
大学生的心理调整机制不健全,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容易使自我意识处于一种软弱无力的状态,丧失改变自我地位的信心,久而久之出现消极忍让、一蹶不振等现象。
3.意志力薄弱
一部分学生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静不下来,学不进去。这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荒废了学业。
4.不良学习习惯
面对学习的内容加深,进度加快,缺少督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因没有学习的内动力,无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产生厌学行为。
厌学综合症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症状表现】
01、程度较轻的表现为盲目学习
这类学生没有经过主动选择而确立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动机不是来自个体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即为了应付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超过此范围的就厌学。
还有一类学生倒曾有过很多目标,但都是为了迎合同辈团体的舆论而制定的。别人学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在摇摆不定中搞“多头出击”。一旦遇到一点儿挫折,便放弃一切努力,而采取一种对什么都厌学的态度,自暴自弃。
02、程度次重的表现为厌恶专业课
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有的干脆逃课以示“抗议”。这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本有两种用途:一是考试前搞突击用;二是毕业前当纸卖掉。
在他们眼里,学习就是看小说,读娱乐性报刊杂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主业,一味沉浸其中,越陷越深,而对抽象深奥的专业理论课则越发抵触。
03、程度最重的是根本不学习
不但专业课不学,其它课程也不学。一门心思用在人际交往上。在他们看来,交朋友比学习重要,将来步入社会后,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实惠要比知识大得多。
再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把全部心思都花在感情的纠葛中,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强烈的厌学情绪日渐滋长,最终毁了双方的前程。
心理对策
(1)学校方面应加强管理,创建一个有约束力的环境,通过制度约束、加强考勤等方法,不给学生有违反校规的机会。同时要构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然后使大学生认可它,从而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2)教师要关心爱护和多鼓励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师生的谈话不但要晓之以理的,还要动之以情。在一个有感情的环境中,老师和学生才能进行更好的交流。
(3)学生应当保持自信,积极努力改变自身。以求知创新为大学目标;保持一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
厌学心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产生一系列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肩负未来家国责任,在身心发展的重要关头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共同配合,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健康积极的大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