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B*
5岁的Mike过生日,一个盛大的生日Party,精心布置的甜品台、好玩的游戏、电影、小伙伴......大家一起给Mike唱生日歌,一起祝福他,一起赞美他。Mike感觉开心极了,仿佛全世界都是他的。
12岁那年,Mike免试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爷爷给了他一个超级大红包,“你就是我们家的未来。”
15岁Mike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阳光少年意气风发。
这两个孩子出状况,其实反映的是家庭的状况。问题并非Selina和Mike的父母不好,而是他们的价值观太单一、太平面化了。
Selina 总是被保护的,父母努力地保护她远离所谓的“没有营养”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她总是被禁止。她不被允许接触任何生活化、儿童化的东西。可是,她毕竟就是一个孩子。无论她怎么懂事,她依然是一个孩子。
过多的“禁止”,过多的成人世界里所谓的优秀消耗掉了一个小孩子所有的生命活力。
过多的“禁止”,其实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低年级的时候父母盯得紧,她也就很乖。各方面都好。那个“好”只是一个表象,或者说只是Selina作为一个需要依赖父母才能够生存下来的小孩的生存之道。
渐渐地,她长大了,她开始更多拥有自己的感受、欲望、想法,她没有办法再继续乖乖地待在父母为她营造的乌托邦里面了。
而从小到大,她习惯了“乖”,所以她没有力量直接质疑父母,可是她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磨蹭就是她对父母的控制表达不满的方式。
Mike的人生总是被别人围绕的,总是被赞美的,总是被聚焦的,因此他的自尊心也相当高。这样的自尊并非脚踏实地的自尊,而是虚假的泡沫自尊。
可是,当他考上那所著名的重点高中以后,他渐渐发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其实在高一下学期就发现,这个世界上牛人实在太多了,无论他怎么努力,其实他已经没有办法取得令自己满意、令家人满意的好成绩了。他的自信心早就开始悄悄地被打击了。
Mike所谓的“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如果考不上,有什么意思”,并不是指他没有能力考上大学。对于他来说,没有考上清华北大,都不算考上大学。
一路以来,他的家人对他寄予厚望,而他自己渐渐地开始清楚自己的“底”在哪里,他考上清华北大的希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清华北大也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好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失败”。
所谓的意义就是指Mike的自尊心是否能够被满足,考不上就意味着失去了意义,所以他在巨大的压力下,感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最终选择放弃了自己。
Selina的父母和Mike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过于追求完美。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非常单一、平面化的。他们完全无法接受Selina孩子气的部分,孩子气不是贬义词,就是一个小孩、一个凡人、一个活人正常的脆弱、欲望、需求。也没有办法接纳一个“不那么优秀的Mike”。
没有办法接纳自己和小孩“孩子气”部分的大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他们总是活的很紧的。活的紧的背后其实藏着很深的焦虑和不安。对于“不优秀”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