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初中女生突不想上学了,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担任着课代表。她平凡但乖巧,是个让老师和家长省心的孩子。


可是突然有一天,她说不再上学了。没有先兆,没有意外事件,所有人都觉得无法理解。老师、家长、同学各方动员都无济于事,折腾了一个月,只好休学。


老师作为心理老师有机会介入这个事件,在和家长的不断沟通(孩子已经拒绝沟通)当中,慢慢发现这个孩子的苦。


她拒绝谈话,只和妈妈以信件交流,在信中,她说她的痛苦可以追溯到上小学时,经历了父母不和、转学不适应、学习困难、和同学相处等问题……而最让她痛苦的是,在茫茫的人生前路中看不到希望。


所有人都认为她乖巧懂事,所以没人跟她认真谈过人生应该怎样过才精彩。她也不知道自己上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有何快乐?遗憾的是,她把这些都闷在心里,没有人知道。她懂事了很多年,知道父母不易,老师是为她好,所以她选择不说。

需要自我认同



老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特别时期,敏感细腻,情绪不稳定,需要自我认同和情感支持。他们非常在乎自我评价,希望探讨生命的价值。如果长期缺乏自我认同,对敏感年龄的孩子来说着实是一种打击。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除了“两头”的孩子,也要多关注那些平凡的孩子,他们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为什么成绩提不上去?



如果非要给中等生定义的话,我们觉得不是特别必要用分数衡量。中等生是绝大多数是自己认为努力一把就可以前进的学生。虽然到了高三哪怕是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阶段,还差尖子生非常多的分数,但是只要心中有信念,有目标,那么就能迎头赶上。


中等生其实有能力考出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把属于他自己能力范畴内的分数丢的一干二净:

1.基础不牢固


一部分中等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从高一到高三整个基础体系不牢固,随着教学进度(有些学校赶进度,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赶不上,课也听不太明白,于是随着复习章节的深入,反而觉得自己越拉越远。


在每次考试测验下,成绩不高是必然的结果。


2.学习不讲究方法,复习没有规划


还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哪怕是对课本基本熟悉,但是学习不讲究方法,复习没有规划,不能够及时的吧自己的缺漏补上,一般是复习哪里算到哪里,没有形成自己的复习体系。


基本上跟着老师走,明明认识到这个章节没有掌握,心中还有疑问,但是总想留到以后解决,随着复习的进度加深,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初的问题早已忘记了。


于是复习一轮后,由于没有规划,导致疑问叠加,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动力,导致成绩不能提高。


还有一些学生他确实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复习自己不懂的部分,但是不讲究方法。学习一旦没有进步,必定是方法出了问题。主要还是缺乏指导,欠缺“临门一脚”。于是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


3.做题、考试时照本宣科,不能融会贯通


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了,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已经习惯于老师讲题解惑,做题、考试时不善于自行思考,喜欢去“套”。当题型稍微变换一下,就变得无所适从。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参看答案或在课本寻求解答,有去思考却往往不能深入。


虽然有些同学整理一些错题本、典型题等,但是却缺乏融汇贯通的能力。简而言之,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做题思想。


4.心理素质不过关


有的同学因为短期内成绩无法提高,导致心理紧张、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考试时紧张、焦虑。一个问题往往反复无法确认,考试时间不够,于是成绩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丢分严重,无法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反应出来。


5.耍小聪明,不注重细节,不规范自我


这类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成绩起伏较大,比较善于思考,喜欢钻研问题。但是往往不够稳重,往往在复习过程中喜欢“啃大题”,抓大放小,在基础复习上,看一眼觉得很熟悉,认为会了。但是实际情况下却没有理解透彻。


考试时大题难题能做对或者写出较为接近的步骤,整体的思想也符合解题的思路。往往因为“粗心”、“马虎”等问题在小题上丢分。往往因为看错条件、某个环节计算错误、草稿乱打,找起来手忙脚乱等。


这类学生由于基本概念理解不是特别完善,非常容易被命题人给误导而导致丢分,所以小聪明可以发挥,但是不要去“耍”,而要更加沉稳。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237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