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看见”抑郁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抑郁这种情绪不单外人难以理解,就是抑郁症患者自己也是难以接受的。“我这么乐观的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其实抑郁跟性格没有关系,无论乐观悲观,内向外向得抑郁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有的人把抑郁比作一只黑狗,只有被狗咬的人才知道疼,又因为它是一只来无影去无踪的黑狗,被咬的人时常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疼。这种对难以控制的抑郁的恐惧是导致很多成年人抑郁难以自拔的原因之一。很多成年的抑郁症患者都有易焦虑、易纠结、遇事习惯往坏处想的思维特点,而未成年的抑郁通常是一种精神活力的耗尽恰当干预预后会比成人好。
很多人的抑郁症的治疗就卡在第一阶段上,家长因为难以理解就不把孩子的抑郁当一回事儿,而成年人又把自己的抑郁当敌人斗个你死我活。其实抑郁只是一个情绪的信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你让它有就有,让它没就没的。抑郁究其根本是个体生命活力耗竭和生活乐趣匮乏的信号,而且抑郁是可控的但前提是你得“看得见它”。
第二阶段,积蓄活力
从精神药理学的角度讲,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大脑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提高大脑中的五羟色胺浓度,来维持患者的精神状态。根据临床的实践经验,运动和百忧解的效果对于中度抑郁的患者是一样的。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生命活力的方式,运动就好比是对大脑的强制重启。关于运动很多人是有误解的,其实运动不是非得高强度的锻炼才算运动,只要动起来就比不动强。
对于成年人而言积蓄活力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冥想。冥想对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成年人的患者效果是特别明显的,其中主要是有两个功能,首先是提升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其次是能够有效的抵御焦虑和纠结的思维习惯对个体精神力量的消耗。对于孩子们而言,冥想可以结合生物反馈技术,以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冥想不单是能够抵抗抑郁情绪,还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力。
第三阶段,主动出击
抑郁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普遍过度关注物质需求,而忽视了人还有一个叫精神需求。精神需要的核心是审美需求,而审美需求的关键部分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人际关系,另一个是兴趣爱好。
抑郁症患者,主动出击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不在于朋友的多少而在于交往的深度,高质量的人际关系需要同理心、积极关注这些沟通技巧,而这些积极技巧的习得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的成长。对于孩子们而言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灵活力的重要支撑,而紧张的亲子关系往往会加剧孩子的心理问题发展。
主动出击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培养兴趣爱好,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患了严重抑郁症后来靠的是他自己绘画的兴趣爱好自我调节过来的。我们当下的教育过于功利化,凡是家长和学校认为不能给孩子将来带来名利的东西孩子学习了都觉得孩子是在浪费时间!积极心理学的大数据研究说明了幸福的人生离开了精神饱满的内心状态再多的功名利禄都是无稽之谈!
最后,解决眼下孩子们各种心理问题高发的根本方法在于预防,预防的根本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抑郁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绝对不是没有抑郁情绪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灵的成长和性格的发展。我想这或许才是抑郁情绪存在的真正意义吧,只可惜很多人只想尽快的甩掉抑郁让自己快点快乐起来而不曾想过去解读抑郁背后的意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现在人抑郁高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主动或被动的沉迷于追寻简单的快感而不曾思考过快乐的意义!对于家长朋友们而言我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教育要多关注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要懂得给予孩子们充足的“浪费时间”的机会,要培养有趣的灵魂而不是高智商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