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什么才是“言传身教的榜样”


我们做父母的,容易把反复讲道理误以为是“言传”;

把自己身体力行的苦着、干着、学习着……误以为是“身教”;

把自己所期许的那个未曾达到的目标误以为是“榜样”。

多年的诊疗中,我总是看到神采飞扬、自信满满的父母,与悲观失落、窝窝囊囊的孩子——这样的组合。

 

为什么总会出现这样的配对? 

父母的人生无法替代孩子的人生,如果孩子尚未有机会去体验属于自己的苦难时,父母便将自己人生路上的克制、挫折对着孩子过度渲染,父母传达的高浓度痛苦,会使孩子内心滋生出大量对困难的恐惧。


接下来,“爸爸妈妈可以克服学习困难,而我根本不行”——这种自我贬低和压抑,可能会成为孩子唯一得到的自我认知。

于是真正的困难尚未来临,孩子便停止脚步——看上去是孩子无能无力,其实是外界过度渲染导致孩子的社会性退缩。

 

失败比争取成功更容易、更轻松、更自由,人类害怕成功远甚于恐惧失败。

孩子通过提前自我挫败解救了过度恐惧、卑微和弱小的自我。

  

父母越看重什么,在哪方面越表现得成功,孩子就只有用流失什么来挫败父母,以图让自己被紧紧禁锢的自我、从父母的压制中获得释放。

 

说到这里,到底什么是“身教”?

所谓“身教”,富含的是过程性、体验式、创造性的内涵,其关键核心在于角色分工和交流互动,虽然过程繁复,却饱有着参与者们身体力行的投入。


比如一个父亲把数学题设计为操场上同时相对出发,速度不同并计量时间的游戏,游戏粗糙,但身体力行的参与和探究是孩子兴趣之源。


厌恶语文的孩子,父母绘声绘色地讲述武侠小说的故事,以激发文字在孩子情绪上的共鸣。


同理,榜样的力量,是来自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非重叠往复的灌输。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51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