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是什么?职高又称职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3年为主。培养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毕业证由省教育厅颁发。
高职院校该走“供给侧改革”之路
“供给侧改革”是对高职院校发展思维模式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双重使命,作为供给主体,改革的目标与任务也不相同。
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设置专业,为社会提供与产业结构及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此时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一是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确保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要严格履行招生计划,确保与区域支柱产业对接的重点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从服务学生发展角度出发,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多样成才”。此时学校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一是在专业设置上要满足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学习的需要;二是系统设计好学生在校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三是要积极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实施分类分层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该走“创新和特色发展”之路
创新发展之路是对高职院校发展理念提出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部署了65个任务、22个项目,督促和引导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发挥改革创新主体作用,在办学体制机制、学校治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制度上改革创新;督促、引导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教学方法上大胆革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努力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特色发展之路是对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提出的要求。由注重规模的外延式扩张模式转为注重质量的内涵式特色发展模式已成为所有高职院校的共识。目前高职领域正在积极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实际上就是各高职院校在稳定规模基础上进行的“注重特色发展定目标、注重内涵建设保质量”的有效举措。
内涵式特色发展意味着高职院校要认真审视自身办学历史与现实条件,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校发展的目标与定位,科学谋划专业布局,合理确定专业调整与发展策略:一是前瞻性发展策略。要对接产业技术进步,前瞻性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需的新专业。二是优先发展策略。要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结合紧密、需求稳定、办学基础好的专业。三是重点发展策略。要对接地方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与本地区支柱产业对接紧密、人才需求量大的优势专业。四是保留性发展策略。要对比区域内同类院校专业设置与发展情况,保留性发展区域内不可替代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专业。五是保护性发展策略。要对接弱势产业,保护为弱势产业及周期性产业服务的小专业,如直接涉农专业、养老服务专业等。六是动态调整策略。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那些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低的专业适时停招,直至撤销。内涵式特色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即加强职业性定位、减少同质化风险、乘势聚力谋发展、除去自卑性心理,努力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该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之路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是对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强调发挥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强调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以此作为在人才培养层面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强调对接行业产业推进专业课程建设,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在课程建设层面要“对接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把行业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只有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才可能在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的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中国职教人只有从供给侧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努力打造中国职教的“名优土特产品”,才可能让中国高职教育“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