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今日头条有一篇文章引起热议,《初三男生理发后坠亡:曾给好友发信息称“我爸逼的”》。这件事源于儿子被老师带去理发店理了平头,回家后一直不肯去学校,在家呆的十一天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母不停劝说他回去上课,结果孩子反而离家出走,最后在家里跳楼身亡,还在跳楼前给同学发了消息说“转告他们,是我爸逼的”。
所以厌学心理无关学习好坏,孩子在初中时期是心理变化迅速的时期,而我们只注意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专门给孩子租房上学,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但是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发生变化,如果在初三时,学习竞争就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不论是成绩好与不好,都容易出现厌学现象。同时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逆反心理,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像新闻中的孩子在两个月时间内,因理发问题,闹了三次情绪。
我们天天与孩子在一起,但未必能知道孩子的感受。孩子处于青春期虽然在生活上需要依赖父母的关心,但他们也想成为大人,能够独立自主。这时父母如果没有给予关心和爱,孩子便会产生不安全感,如果不能尊重他们的想法,也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新闻中的父亲事后反思说,他极力站在老师的角度规劝,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果有机会重来,不会一味讨好老师。本没想着孩子将来能怎样,只是想让他多学点知识。这些天,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别去上学了,咱就等头发长了再去。那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确,很多孩子知道,虽然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未必尊重他们,父母如果少说多听孩子的想法,那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在家里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孩子其实是孤立无援的,最后导致他们产生极端的想法。
初中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原因有很多,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无望、缺少关爱、在学校受挫等等。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家长首先不能马上逼迫孩子去学校学习,而是平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看看孩子不去学校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不和谐,孩子很容易产生孤僻、反叛的心理。
与孩子交流时,要明确以下几点:反对孩子以不吃饭、不爱惜身体的方式表达情绪,父母愿意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试图理解孩子,如果有情绪,可以告诉父母,父母愿意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支持你、帮助你,如果父母有些言语或行为让你感到委屈,让你觉得受了伤害,请你告诉我们,我们愿意努力去做调整与改变,一起解决问题。我们永远是爱你的。不命令、不威胁的表达我们的关心,孩子会更愿意接受你的意见。除此之外,如果孩子不接受父母的调解,可以让心理咨询师作为第三人客观的分析,帮助双方缓和冲突。
最后,带给孩子深刻影响的除了父母,还有老师。在学校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现在的初中生,他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好恶。如果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那学生肯定会对该学科产生厌恶。所以教学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一定会让学生重拾信心。家校建立联系形成合力,目标不只是孩子的学习,还有孩子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孩子才会从心开始,愿意接受挑战。这样的新闻事件提醒我们大家都需要反思,要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