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很多孩子在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一般都会经历过三个时期:

兴奋期:在还没有进入小学前,家长会给孩子描绘很多小学生美好的场景。这时候得孩子对上学充满了期待,他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怀着无比地自豪感和新鲜感,进入到一年级的课堂中。

厌倦期:厌倦期一般发生在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由于刚开始的新鲜感已经过去,学校生活纪律的约束和紧张,使得孩子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上面所说的婷妈家的大宝就是一根正在处于“厌倦期”的孩子。

适应期:差不多2个月后 ,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学习日常,加上对老师和同学也逐渐熟悉起来。孩子开始变得喜欢学校生活,回家就夸“我们班老师怎么样,同学怎么样,我今天得老师表扬了”…….这个时候说明孩子已经度过了“厌倦期”已经进入到“适应期”中来了。


一年级孩子在“厌倦期”中会遇到哪些不适应

1、 孩子不愿意上学

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刚进入一年级时,慢慢地发现小学生的生活好像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自由与快乐。课堂上40分钟的约束,课后有必须要完成的作业等等这些压力,让孩子开始怀念起幼儿园的欢乐时光,出现了上学情绪低落,抵触上学,而放学后或者周末里则欢腾活跃的现象。有些孩子甚至为了不去上学,还会对家长谎称生病了。

2、 不愿意提起在校时的表现和活动

孩子对上学出现了抵触情绪,回到家里,作业也不想做,也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提起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每次家里问题或提起的时候都会表现得没有兴趣或者烦躁。

3、 情绪发生变化,变得烦躁或者易怒

有些孩子在刚上一年级时,会变得烦躁,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情绪失控,或者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

4、 孤单,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小学生活中,老师都是上完课就离开教室,呆在一起最多的就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了。对一些内向型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一个新环境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子找到新的伙伴,天天下课看着同学们玩得开心,自己总是一个人更显得形单影只。

朋友家7岁的曼曼是个慢热型的孩子,去年刚上一年级时,每天下课都是自己坐在座位上看这别的同学有说有笑的,玩得特别开心,可是她却一直不敢跟周围的同学一起玩。


为什么一年级新生的孩子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许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来源于孩子对出现的各种变化的不适应。

1、 环境的改变

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小学则是系统的只是学习为主

幼儿园的环境轻松,充满童趣玩乐氛围浓,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非常容易放松下来,能尽快地融入到同伴中来。而小学校园则是一个比较严肃、学习氛围浓厚,纪律性强的地方。孩子要过的是跟过去几年来完全不同的生活,孩子一下没能适应这样一种以学习为主的环境,是很正常的。

2、 心理变化

对于6岁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个理论称为“人生八大阶段”,它们分别为:1、婴儿期(0~1.5):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2、儿童期(1.5~3):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其中6岁的孩子正在处于“主动对内疚”过渡到“勤奋对自卑”的转折阶段中。刚从幼儿园宽松快乐的环境来到要严格遵规矩守纪律的小学,生活和心理的巨大改变,让他们一时之间觉得难于适应,时间久了这就会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3、 人际关系的变化

孩子在小学前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就是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家长或者老师的指点和监督,独立性差。

可是在小学里这种人际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由主要的亲子关系过渡到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来。他们需要自己独立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童童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非常不习惯,每天妈妈送他去学校上学,他都要绕远路从以前的幼儿园那里经过。有时候跟妈妈聊天都还会问“为什么我不能回幼儿园上学,而是要到上课不能讲话也不能走动的教室去”。

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度过一年级的“厌倦期”?

1、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

6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一切情绪全都表现在自己的言行上,只要我们平时多加留意就会发现孩子心理 情绪的变化。父母在家里应该多观察多和孩子多聊聊天,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可以多问问孩子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比如“你在学校最喜欢和哪个同学玩?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妈妈听说很多同学都喜欢你们班的语文老师,她讲课很有趣,你觉得呢?”,在和孩子一问一答的回答和表现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当前处于一种怎么样的情绪,了解他对一年级生活的态度和适应程度。

2、 利用“态度效应”接纳孩子一切的表现

俊宇是个非常 喜欢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孩子,一天他在帮妈妈洗碗时,手一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妈妈跑过来大声呵斥说:“你看看你,什么事都干不好,真是越帮越忙。”妈妈的一顿责骂,让俊宇觉得自己实在是没用,连个碗都洗不好,从此之后,他就再也不愿意帮妈妈一起做家务了。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奔跑嬉戏,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巳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态度效应"。

对于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孩子,我们应该利用“态度效应”中第一个猩猩的“好态度”来面对。如果父母的态度足够温和,对孩子多用正面的语言激励孩子,经常对孩子报以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因为大人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孩子的,孩子反过来也会学着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你。

琳琳刚买的削笔刀不小心被同学碰到摔地上裂掉了,她又生气又怕妈妈会责怪她。可是当妈妈知道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都她说:“没关系,我们先写作业,等写完了妈妈带你再去买一个新的,同学也是不小心才碰到的,下次你用完后把它放书包就不会这样了,自己的东西要学会保管好。”妈妈温柔的态度,一下子就打消了琳琳的顾虑,后面写起作业来,一点都不用催促,很快写完了。

对于孩子来说,事情的结果远没有父母对这件事的态度重要,父母态度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很好,父母懂得理解和支持自己。父母的“好态度”让孩子对学校对发生的事情不恐惧,反而会激起他们想要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愿望。

3、 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积极引导孩子度过“厌倦期”

孩子刚进入一年级,父母不放心的事情很多,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则是在学校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所以跟老师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情况。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跟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呢?

主动而不频繁,充分理解和尊重

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老师的工作非常繁忙,实在是很难抽出时间主动更每个父母进行沟通的。父母主动地和老师联系,这样不仅父母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可以根据父母的反馈对孩子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有重点地引导。在沟通前,可以带着问题去跟老师交流,这样既避免了耽误老师的时间,又能准确地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

在孩子刚入学这段时间,孩子和父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孩子出现“厌倦期”,父母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变化,积极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154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