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每次看到“小学生厌学”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干活累了说道“累的腰疼”时,大人或者老人们总是会笑骂着说:“小孩哪有腰?”

大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真的没有“腰”,而是因为“腰”和“夭”同音,所以有些老人比较忌讳才会这么说的。

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人真的以为就是“腰”……

为什么回想起来这个问题呢?

这是因为很多时候父母真的会觉得孩子小,那么就不会有“心事儿”,就不会有“压力”,因为在成人的眼里,孩子们所接触到的事情“那都不是事儿”。

就好比孩子厌学这点,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厌学”是不可能存在的,之所以厌学不过就是“偷懒”、“贪玩”等等因素导致的。

殊不知,这种认识会倒是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错过了孩子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期,二是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重视自己。

那么面对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产生排斥的表现时,做父母的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呢?

我这里有如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查找原因

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细分下来的话大概有如下几种:

自控力差,一玩就收不住,甚至沉迷其中,例如游戏;

没有兴趣,在学习上找不到积极收获例如自信、满足、成就等等;

基础不好导致学习上理解困难;

父母要求太高,总是不能够让父母们满意,所以最终逆反;

没有学习目标,学与不学都没有什么迫切感。

……

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那么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孩子的问题明明就是因为讨厌父母的苛责,例如一旦被老师批评或者一旦没考好,就会被父母各种教训,那么这种情况父母只是去讲大道理,讲什么学习的重要性都是没用的——因为孩子更关心的其实是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学习重不重要这点。通常小学这个阶段孩子们面对父母是没有什么反抗力的,所以能够采取的“防抗”手段或者说是“报复”手段是非常有限的,而其中一个“不学”显然就是他们最容易驾驭的——反正无论我学还是不学都会被批评,那么干脆我就不学了。

2、兴趣引导

学习是可以培养起兴趣的,这点是很多家长都太容易相信的问题。

我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父母存在根深蒂固的一个认识——学习是辛苦的。

学习的确是“辛苦的”,但是学习不应该是“痛苦的”!

由于父母的这种认识过多的表露给了孩子,所以孩子也会受到这样的影响。

这种负能量的影响,很多时候就会成为孩子轻易放弃的“借口”。

但是如果父母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积极地呢?

我讲一个我们家发生的真实事件:

我孩子一年级到三年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家把“做试卷”一直都是当成“奖励”的。

这点有很多人(一些群友)都是知道。

在那几年里,在我孩子的认识里不会吧做试卷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成了因为自己表现不错,例如作业完成的好,课外学习掌握得好等等而受到的一种奖励,一种认可,所以才有机会去做试卷……

而最重要的是,在我们这里,把做试卷这件事情“包装”成了一个可以锻炼自己、可以发现自己不足、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提高成绩等非常积极的事情,并且我们会计时,结合时间和完成的质量来鼓励孩子,没错,全是鼓励,即便是孩子错得稍微多一些也从来不会批评他。

而在其他学习上,比如每天要学的所有内容包括课内和课外的全部作业,我们都会做成表格,而且还会有一些奖励性质的设计——例如每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获得一个积分或者小印章,然后积攒下来之后可以兑换某些小礼物等等。

……

诸如此类,我们从不提学习这件事情是不快乐的,而是更多地去通过一些具体的安排和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收获、满足和认可。

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就不再是一种“畏惧”的心理,他相信即便是今天自己没有掌握好,那么只要找对了方法,那么明天自己就会重新掌握。

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不会厌学的,而且面对“辛苦”他也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他能够从这份辛苦中收获到很多。

3、信任、鼓励

小学生这个阶段其实还是非常希望能够获得父母认可的。

即便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孩子会出现“叛逆”表现的时候,其实也是一样的。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说什么自己做什么,是出于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但是孩子大了之后就会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解决问题,而如果父母总是去否定孩子的想法,那么要么孩子会变得不再思考;要么就会试图通过各种比较激烈的方式来达到被父母接受、认可的目的。

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发火或者对着干。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只要父母在这个时候“服软”,基本上问题就能够解决了。

但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做不到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面子”的问题。做父母的总是很难放下自己的架子,尤其是当爸爸的,如果被孩子“怼”是非常容易激怒爸爸们的,这是一种权威性收到挑战的不自觉的弹压。

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本身的想法、建议什么的确实也不够全面、可行,所以有些父母会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进而不想浪费时间。

但是我的建议是做父母还是要“忍”一下为好。

孩子越来越大,考父母威严来维持的“尊重”是非常靠不住的,我们要习惯慢慢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变要求为建议和协商。当然,必要的时候底线还是要告诉孩子的。

而对于孩子想法过于简单、片面、不可行等等问题,父母尽量听孩子表述完全,然后如果存在这样的问题,就一同跟孩子尽量去完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让孩子明白、理解我们的过程。而对孩子来说,这本身其实就一个提高。

所以,在孩子学习上无论是成绩好了还是差尤其是没兴趣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相信他们能够学好的,只不过是暂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只需要解决问题即可。而能够让孩子坚持下来的、持续解决问题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鼓励”。

4、目标和计划

信任也好,鼓励也罢,沟通也好,引导也罢,所有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的行为上,即我们要如何去做。

首先应该制定两个目标:

一个是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比如多久读完某一本书,多久做完那些练习,听课做到哪些要求……

一个是比较长远一些点的目标,可以长到长大之后做什么工作等等。

这两个都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即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家长觉得有必要调整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去完善、调整一下。

例如孩子没考好,或者就比如现在距离期末考试还有1个月的时间该如何复习。

那我们就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的目标——成绩达到多少或者名次进步多少。

然后开始分析我们现在的语数英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可以很快通过某些方式解决的,那些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

例如总是在计算上太慢且丢分严重,那么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彻底解决的,但是只要坚持每天进行定量、定时的训练,那么1个月的时间足以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课文背不过,已经积攒了不少,那么就排排计划,也不用非得去背,读可以吧?每天都读,早上读,白天在学校让孩子读读,晚上再读……放心,一般的孩子只要能够熟读上十几遍之后再去背诵就会觉得容易太多了。

我这里只是举例两个例子,其实任何的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找不到好的办法,那么可以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一下。

关键点在找到了解决办法之后一定要鼓励孩子坚持完成,而这个过程最好要有一个计划表。

但是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上方法对于一些平常过于娇惯孩子的家庭来说我认为怕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不是不信任孩子,而是不信任这样的父母。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想提醒一下:

1、惯子如杀子;

2、娇惯的孩子内心的脆弱往往都是用“脾气”来掩盖的,面对父母亲人的时候脾气好用也就算了,但是如果在外面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脾气不再有用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

3、尽管我们可以让学习变得不那么“痛苦”,但是学习本身无论如何都是很难避免“辛苦”的,如果怕孩子现在吃苦,那么就要做好未来一直吃苦的准备。

所以,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解决起来未必一定是要从孩子身上下手,问题的根源可能真的是来自于父母本身。因此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责任撇清,急于证明自己没错或者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等等,这都没意义。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如何能够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一定是很多人都需要参与进来的,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去改正。

庄稼长得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土壤”。

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一定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影响,做父母的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行。

最后,改变别人的难度永远是高于改变自己的,而改变自己也必定会影响他人的,所以孩子厌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做父母的认为这都是孩子的错……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29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