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这段时间,各地中小学都陆续举行了期中考试阶段性测试。今年带初一,接手了一个新班,期中考试结束后,我班一个学生小嘉,他这次语文考试成绩仅仅得了69分,要知道初中语文可是120的满分,还不到及格。


于是我找到他的试卷分析,发现他的基础题,古诗词默写、生字词拼写和课内文言文基本拿足了分,可是他的其他题目,如:课外文言文、实用类文章、课外现代文、作文、名著阅读等题目基本拿不到多少分,最终差3分及格。后来,从他交上来的语文试卷反思总结上得知: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就不喜欢语文了,他说是因为他以前的语文老师很凶,总是批评他,基本没有过什么表扬。上课也是照本宣科,平常都是做一些抄抄写写背背的作业,作文也是让他们直接背,考试时直接套用就可以了。我想,学生为什么会厌学,进而导致考试分数低、行为习惯差呢?除去其本身智力和社会环境因素外,我认为主要是他们无法摆脱父母和老师这种来自成人世界强压于他们身上急功近利的“教育”,由此产生了“厌学”。学生厌恶的其实根本不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被学习”、“被教育”,可以说是“厌教”。

知识多丰富啊,多有趣啊!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我想他们厌恶的应该是老师和父母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厌恶的是当今功利主义下的“应试教育”这种情况大都表现在小学高段和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因为科目一下子从语数英三科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科目,课程可谓繁多,知识可称海量,而且有不少知识超出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起来犹如“难于上青天”,学生对此显得压力山大。在成绩上,少数学生只能通过自身“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努力,才能成为那“绿叶”丛中的一朵“红花”。大部分学生都经历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指责、甚至打骂,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挫败感,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他们看来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学习从此没有了多少兴趣,课堂上越来越听不进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难了,最终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这其中又自然引发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打瞌睡、看课外书、吃零食、玩手机、讲小话、传纸条等,于是我们给他们贴上了“差生”、“双差生”、“问题生”、“叛逆生”等的标签。

其实,所谓的“叛逆”,有时真的是我们大人们给逼出来的,逼得他们厌学弃学,逼得他们走投无路,甚至逼得他们跳楼自杀。就在前不久,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壮华学校就出现了一起12岁学生跳楼事件。孩子虽然是自杀,但和老师的批评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事发时,正值学校午饭开饭的时间,这个女生却颗米未尽,她的数学王老师此时过来抽查作业,发现她的作业没有完成,就用戒尺在她手上打了几下,还在班上点名批评。随后12岁的女孩,一时想不开,就从教学楼坠下,悲剧发生后,校方第一时间拨打120,对孩子进行救治,令人遗憾的是,孩子经过医护人群检查,已经瞳孔散大,无生命体征。有人说,是因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了,住在温室里的孩子受不了一点点的刺激,就发生各种离奇的行为。其实,要我说,中国的教育体制又何尝不是那个助推孩子跳楼的幕后推手?大部分老师又何尝不在充当着那个“专制教育”刽子手的角色?大部分父母又何尝不是那个推泼助澜的“帮凶”呢?我们的教育有三大罪宗:管理过度、服务过度、评价过度,这三大罪宗正一步步把那些本可以成为“白天鹅”的孩子扼杀在摇篮里,成为了一个个“丑小鸭”,让他们丧失自信,变得自卑,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真的不是“厌学”,而是“厌教”!

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其实是一种自私狭隘、急功近利的封建主义思想,老师期待学生的“金榜题名”更是成了中考高奖金功利主义的源动力。带着这种唯物质利益去做老师和当父母的心态,最终只能生产和养育一批批功利主义、麻不不仁、对周围人和事漠不关心的人。好的教育应该是“扬长避短”,而不是“扬长补短”,人的精力有限,智力不同,不可能科科优秀,更不可能全面发展,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可望而不可即,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如此,大人又何尝不是呢?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一书中写道:目前的义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极少数学生成功,大部分学生都是失败者,没有成就感。应该把学习标准降下来,让人们学那些对他真正有用的课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更注重生存需要,注重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

如果把教育比作农业,学生就是那一粒粒种子,需要按照种子成长的节律自然生长,最终破土而出,开花结果。可是,我们很多大人都等不及了,看着别人家土地上的种子都发芽了,甚至开花了,而自家土地上的种子还没破土,就特别着急。于是我们开始喷洒催化剂,泼撒农药,急切地希望看到种子们早点开花,快些结果。殊不知,这是严重的教育“剧场效应”,它们是不同类别的种子,发芽的时间自然是不一样的,甚至培育方式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品种相同的种子,它们的开花期和收获期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我们人为地去从中去干预、破坏、揠苗助长,最终等来的只能是病怏怏的种苗,甚至有些还会半路夭折。教育应该是农业,可是这个农业却被工业化了,被“功利主义”这台收割机割掉了多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割掉了多少学子对知识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对人生理想的一次次不懈的追求。教育是一种等待,是一个慢动作,是一双守望“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眼神。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57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