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变了,小时候求知若渴,怎么长大了就厌学了呢,问题到底出在哪?
孩子小时候爱学习,家长你是否欣喜若狂,庆幸不已:真是苍天有眼,赐予我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只要想学,爸妈一定竭尽全力:能满足的无条件满足,不能满足的创造条件满足。拳拳爱子之心感天动地,家长你也很为自己的付出感动不已吧。可你全然不知,你正在为孩子的厌学种下祸根。
来欣赏一下小学一年级两位女生放学后的对话。
甲同学:今天周一我有书法课,明天放学后我们一起玩吧。乙同学:不行,明天我有英语课 ,周三怎样?甲同学:不行,周三阅读课,周四吧。乙同学:哎,周四钢琴课,周五舞蹈课,那只能周六了。甲同学:周五我也有游泳课,周六电脑编程,还是周日吧。乙同学:周日更不行啊,上午小小主持人,下午架子鼓。甲乙同学同时叹了口气,异口同声地说:只能寒假约了哦。
小学生放学后想约一起玩,竟然比登天还难。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兴趣班少则三个,多达十个。小时候该玩的时候不能玩,时间都拿来学习了。长大了该学习的时候,已然没有了学习的激情,厌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对孩子来说,兴趣班谁不喜欢?同学报了我也要报,从众心理在作怪。父母不仅不阻止,还极力引导。其实这些都是假兴趣,把假兴趣当成真兴趣,时间久了,真兴趣也没兴趣了,孩子真的一无所长了。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孩子第一次来参加小提琴学习,总是兴奋不已,跃跃欲试。铃木老师一脸严肃说:“不好意思,观摩可以,动手绝不允许。先听听其它小朋友奏出的美妙音符吧。”孩子听了一定觉得妙不可言。急不可耐,我想试试。铃木老师再次拒绝:“对不起,回家吧。”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等待着第二堂课的到来,我也想奏出最美的音符。铃木老师只让孩子拉一两次空弦,欲望得不到满足,让他们饥饿难耐,个个兴味盎然,每堂课总觉得意犹未尽,为下一堂课的到来欢呼雀跃,满心期待。
这叫饥饿教育法。你饿了,再饿一会,一定吃得津津有味,但决不让你吃太饱,你就会一直想吃下去。
可家长完全做反了。宝贝,饿了吗,赶快吃,多吃点啊。结果呢,吃得反胃,味同嚼蜡,再也不想吃了。孩子想学,刚开始只是一时冲动,家长千万别喜形于色,先不满足或适度满足。兴趣班有一两个就行了,去玩吧,尽情释放你的天性。想学却没得学,孩子反而更想学了。可以理解为欲擒故纵。总结为一句话:小时候别把孩子学习的潜力开发得太狠了。
要记住,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学习激情,一旦热情没了,再努力也于事无补。
本期节目到此结束,下期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