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归属感对孩子这么重要?什么叫孩子的归属感呢?
一、何为孩子的“归属感”?
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对人和事物的归属感较强;中年时期对事业和家庭的归属感较强;老年时期对家庭和自然的归属感较强。
1、孩子对人的归属感比较强,ta会表现出非常依赖你。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强,愿意跟着父母到处奔波,也不愿意自己待在一个地方,即使这个地方是ta再熟悉不过的家。网上曾流传过一个视频,过完年,爸爸妈妈要出去打工,孩子也想跟着,等他收拾好衣物,父母已经走了,他在自家院子里哇哇大哭,那种心酸让人非常难过。
2、孩子对物品的归属感也很强,ta会表现出对喜爱物品的强烈占有欲。
很多小孩子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布偶或者一本书。只要带着或者藏好了这个物品,孩子就会表现出踏实和心满意足。如果你想让ta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或者送人的话,ta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ta会拼尽全力保护或者要回自己的这个物品。
3、孩子的归属感还表现在ta对学校和同学的接受和认同感。
孩子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ta就会对学校和同学产生归属感,会有强烈维护这个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的状态。
我们发现,孩子与成人不同,ta对物质层面的东西需求很少,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重视、同学的认同。当孩子建立了非常稳定的归属感之后,ta会对生活比较积极,做事情比较热情和自信,对身边的人比较有责任心。但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出现自私、叛逆、不自信的特质时,或许就是他们的归属感未建立好,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呢?
二、孩子的哪些行为会透露出缺乏归属感?
1、孩子表现出异常胆小、不自信、敏感多疑。
排除遗传因素,孩子表现出异常胆小、不自信、敏感多疑,是因为父母很少肯定ta,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受父母认可,会出现对自己个人价值的贬低,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接纳和被爱。
2、孩子表现出异常自私、冷漠、厌学。
孩子表现出异常自私和冷漠,是因为父母很少为ta付出,ta需要的东西经常被父母拒绝,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父母喜爱,从而对周边的人、事以及学习不感兴趣。
3、孩子表现出自闭或者抑郁倾向。
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出自闭,经常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害怕与他人交流,也是因为与父母没有建立好归属感。有些抑郁倾向的孩子在家经常没有存在感,父母很少给予关心,这样的孩子与家庭是脱节的,ta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意义。
归属感是一个人与周围人和事的连接,如果缺乏归属感,孩子的内心将会被孤立,从而衍生出许多负面特质。孩子是藉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的,ta首先与父母建立连接,如果这个连接断开,这时有人补上,孩子将与这个人建立归属感,ta的根会扎在这个人身上。如果与孩子建立归属感的人消失,ta将无法重建自己的存在,会感觉自己像无依无靠的浮萍,一无是处。同学小勇就是这样,后来听说他因为过失杀人而入狱。如果在爷爷走后,父母立马顶上给小勇稳定的归属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悲剧,但凡事都没有如果。
三、孩子归属感的建立,这4个方法父母要知道。
1、有条件的家庭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
中国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建立的归属感不强,大多是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建立归属感,如果与孩子建立归属感的这个人去世,而孩子还处于不懂事的年纪,那么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大的伤害。有些孩子一辈子都无法从这个悲痛中走出来。
2、父母要多关注、肯定和认可孩子。
缺乏归属感的孩子大多是自我存在感比较低的,父母要多关注、肯定和认可孩子,即使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被重视和被爱,会觉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3、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个ta喜欢的玩具。
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个ta喜欢的玩具,并和孩子一起给玩具取一个名字,把这个玩具纳入家庭中的一员,重视和尊重孩子和ta的玩具,不随意丢弃和送给别人。有些家庭养狗或者养其他小动物,也是增加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一个方法。
4、稳定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会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归属感。
如果夫妻离异或者经常争吵,孩子有可能会认为是自己的错,他们会产生内疚、自责的情绪,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不知不觉与父母产生分离感。
父母是孩子的根,如果父母缺席,将导致孩子没有归属感,他们容易产生厌学、叛逆、不自信等很多负面行为;如果父母本身就很自私、冷漠,也无法输送给孩子健康的养分,孩子无法正确的建立归属感,ta会感觉自己是不被接受的,从而产生自闭或者抑郁倾向,自我价值感非常低,这对他们以后的为人处世、工作、婚姻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不断努力,加深与孩子的正向连接,增强ta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