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一年前,小浩是个让父母骄傲,让他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前几名,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参加了很多兴趣班。去年暑假的时候,我知道的就有七八种之多,比如播音主持、吉他、篮球、足球、英语、街舞、围棋等,多到他妈妈需要做一个详细的课程表,放到手机里,时不时地用来查看,才能避免不落下某堂课。

有一次,碰到小浩的爷爷,提及孙子,老人特别生气,他觉得儿媳妇把孙子累坏了,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放暑假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快乐地过暑假,而孙子却比平时上学还忙,所以,老人感到愤愤不平。

小浩的妈妈知道老人心疼孩子,为了不让老人干涉自己的教育,从爷爷奶奶家搬了出来,重新买了一套楼房,小浩的妈妈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教育儿子身上,孩子也很争气,不仅学习成绩好,校内校外的很多活动中都能看到小浩的身影。

可前两天,遇见小浩的妈妈时,她却愁眉苦脸地说她儿子什么兴趣班都不想上了,连上学都不愿意去,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从前了,小浩变得十分叛逆,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让孩子失去生活的兴趣,就是在断送他的学业

仅仅一年的时间,为何一个上进好学的孩子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呢?孩子的种种表现都是厌学的特征,而这与小浩妈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我们常说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真正学会爱孩子,不能靠本能,而是正确的教育。我们都希望孩子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的父母大都是二元论者,对孩子的评价只有成龙成凤,学习成绩好与成绩坏之分,考试只有考100分,才是真的学习好,考了99分,原本已经很好了,可我们却对孩子说:“哎呀,你怎么丢了一分啊!”我们看不到得到的99分,而只对丢掉的1分耿耿于怀。

这种非好即坏的错误思想,使得我们非常焦虑,而这种焦虑就会转化成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就像小浩的妈妈,她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培养孩子身上,每天都奔波在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的路上,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全才”,样样精通,所以她需要采取高压、高控的措施,来规划孩子的生活与学习。

孩子年龄小,不敢反抗或者无力反抗时,只能乖乖地任由父母摆布,而这便是孩子产生厌学的开始,因为他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掌控,让他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自然也就不爱学习了,一个人连生活都感到无趣,学习又有什么意思呢?

就像我们成年人,如果每天都在老板的监控下工作,我们是不是也会感到不自在呢?大多数老板只会给下属布置工作任务,交代一下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即可。不会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该怎么做。把员工控制得死死的,员工就失去了成就感,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而成就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幸福与快乐,而不是像木偶一样被操纵地完成一件事,不然即便事情做成功了,似乎这也与自己没有关系,因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展示。

厌学比学习成绩差更可怕

厌学与学习成绩差在大多数情况都是划等号的,因为厌学,拿起课本就头疼,提不起兴趣,打哈欠流眼泪犯困,所以学不进去,因为学不进去,成就自然就很差。

但两者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厌学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厌学是导致孩子成绩变差的催化剂,如果孩子只是接受能力差,但一直在学习,在努力,那么,孩子的成绩会一点点提高,而厌学则会摧毁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一旦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被摧毁,父母无论如何批评、督促孩子,花大价钱给孩子请老师辅导,都会进一步加速孩子的厌学情绪,越发讨厌学习。

有的孩子从来不写作业,不管是需要在学校完成的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孩子都不写,就坐在座位上发呆,或者望着窗外异想天开,即便他的父母坐在他身边,他都不愿意动笔,恨不得需要拿着荆条抽他的后背,他才肯动一下,写上两笔,这样的孩子能把父母气哭,他都能无动于衷。

孩子厌学到了这种地步,家长是非常痛苦的,孩子更痛苦,小小的年龄不上学不行,上学比上刑还难受,还要每天起早贪黑,忍受着严寒酷暑,以及老师与父母的批评。所以说,厌学比学习成绩差更可怕。

要想让孩子学习成绩好,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充满兴趣是第一位的,这比让孩子考第一名都重要。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呢?

第一,别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杀鸡取卵”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个好成绩,常常在课下给孩子补课,或者亲自上阵,给孩子各种复习资料,让孩子拼命地刷题,以此来提高成绩。我始终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刷题并不是提高成绩的好办法,相反这样做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刷题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小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我们只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巩固牢固即可,如果孩子已经掌握得很好,我们依然让他们读读写写,就是在浪费时间。

举一个单的例子,孩子已经知道3 5=8,我们让他重复做题100遍,与做一遍有什么不同妈?另外,刷题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条件反射,不愿意动脑。当孩子看到一个题目后,他感觉之前做过,就会产生条件反射,按照原来的思路做题,但事实上这条题有可能更换了条件,孩子却没有看到,或者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很难重新去审视这道题,动脑子去思考。

在短时间内,刷题的学习方式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更会让家长觉得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但随着孩子所学的科目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刷题了,而且还容易让孩子感到厌烦,对学习失去兴趣。

我认为,相比刷题,让孩子学会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更重要,这是一种长期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二,关心孩子只剩下关习了

有些家长每天与孩子的谈话不多,仅有的一些交谈也围绕着学习展开,“今天,老师讲的课你听懂了吗?”“作业写完了吗?”“这次单元测验你考了多少分”等等。

我们都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能让学习代替了一切,我们应该把一些精力放在关心孩子的生活、心理健康上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我们爱的是孩子,而不是他的学习与成绩。

第三,父母放下焦虑,孩子学习更积极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孩子就会感到压力,因为他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父母的期望,而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会觉得孩子笨,父母的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料,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学好,学习上就会不那么积极了。

那么,是不是父母降低期望值就可以了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期望值的背后隐藏的是家长的焦虑,“***又考了满分”“***又去上一对一辅导班了”等,当我们接受到这些信息后,不由地会紧张起来,继而把这种紧张、焦虑转化为对孩子的高期望、高压政策。

经常听到有家长询问学习好的孩子家长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教的啊?你家孩子怎么学习那么好?”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方法和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需要仿照别人的教育方式,在了解自家孩子的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即可。

当下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乃至各种教育APP,多如牛毛,如果我们不能仔细甄别,很可能就会为这些错误教育方式买单。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76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