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序看贴
  • 倒序看贴
找学校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学生厌学教育应有所研究。
 
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要相对孩子进行学生厌学教育,就要知道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
     
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
     
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
     
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赶紧回复一个吧,可以获得积分噢!
本贴共有0个回复,点击率33回到『厌学』
发表回复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