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苏联教育界家赫姆林斯基把外部原因概括为三个方面: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良影响、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和社会环境方面的不良影响。即学生、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原因,简称为“外部三因素”。在三因素中,学校教育因素起着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导致了学生厌学
长期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编制,内容偏难偏深。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指挥捧运转,极少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如:学习时间过长,考试过多,作业量过大等,必然加剧学生学业成绩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致使学生厌学。
“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
初中阶段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后三年,目前国家实行的是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兴趣各异的学生,在同一天走进同一教室,同读一本书,同进行一个教学进度,同接受一个培养目标,进行着这种“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厌学。
“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很难因材施教。学生们感到想读的书学校里没有,所读的书又与自已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不符,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缺乏自信心,导致学习的失败。
陈旧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厌学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认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官僚主义”,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其二,教师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且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让学生反复抄写或背读同一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这种低效率、高负担的教学方法与目前提倡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实施新课标准严重相违背,是老师无能的表现,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